各设区市经信委、有关市(县)经信委(局),省经信委各处室(局),有关直属单位:
为贯彻国家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和工信部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 年)》,我委组织制订了《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》。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一、产业现状
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,江苏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,产业技术创新活跃,数字经济、共享经济加快发展,在南京、苏州、常州等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;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,目前全省约有360 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业务,涉及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、智能传感器及芯片、智能软件及算法、人工智能平台、人工智能系统(应用)等领域,2017 年全省相关业务收入达230 亿元左右。
但也应看到,江苏的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,缺少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,高端产品少,领军人才缺乏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。
二、总体要求
(一)主要思路
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为根本任务,完善政策支撑、注重人才培养、培育龙头企业、突破关键技术、发展高端产品,构建应用牵引、跨界融合、开放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,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产品、技术和应用协同发展机制,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导产业,为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提供坚强支撑和强大动力。
(二)发展目标
到 2020 年,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显著,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,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,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。
——产业规模不断壮大。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,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,培育 5 家国内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,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规模超过 1000 亿元。
——产业技术显著提升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,培育一批标志性战略产品,语音识别、模式识别、计算机视觉、智能传感器、神经网络芯片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——产业支撑持续增强。着力建设 10 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,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系统凯发k8旗舰厅的解决方案供应商,在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创新应用,组织实施50 个重点应用示范项目,培育20 个提供深度应用场景的示范企业。
——产业集聚效应明显。汇聚全球创新资源,壮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,着力打造4 个国内有地位、国际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。
基础技术开发平台。
应用性支撑平台。
创新创业服务平台。
(二)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。
理论与算法。
基础软件。
应用软件。
(三)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。
智能传感器。
神经网络芯片。
智能机器人。
其他智能装备与产品。
(四)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。
智能通用系统。
智能制造系统。
行业应用系统。
四、主要措施
(一) 夯实发展基础。
加快物联网、北斗导航、ipv6、 5g 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提升网络整体容量和综合业务的承载能力。重点加快推进 5g 商用进程,分区域开展 5g 规模组网工作,2020 年基站规模超过 3000 个,省内重点区域实现 5g 网络连续覆盖,基于 5g 网络的人工智能试点应用(如车联网、增强现实、工业互联网大规模连接等)水平全国领先,同时积极参与国家 6g 网络的前期技术研发和储备。
(二) 培育龙头企业。
在语音识别、模式识别、智能机器人、高端智能传感器、生物芯片等领域,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,制定入库标准,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“独角兽”企业。
(三) 提升创新能力。
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,在优势领域重点企业实现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全覆盖,支持企业完善创新条件、加大创新投入,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。强化共性技术供给,在智能传感、语音识别、智能机器人等重点细分领域布局建设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,优先支持与国际领先的高校、科研单位联合创建,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
(四) 强化应用牵引。
实施“人工智能+行动",在重点领域实施全省 5g 规模组网及试商用、工业大数据重大标准研制应用等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。“人工智能+ 制造”,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、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、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、供应链管理智能化,推动制造智能升级,在机械、电子、冶金、纺织、化工等行业每年建设一批智能车间。“人工智能+交通物流”,推动实施数据分析、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城市交通状况监控、路网流量分析、货物配载服务等方面应用,提升现代交通物流水平。
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,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,建立智能、快速、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,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、管理、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。“人工智能+医疗”,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,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、智能诊疗助手,研发柔性可穿戴、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,实现智能影像识别、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。“人工智能+无人驾驶”,加快环境智能感知、智能决策和车辆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,实现智能共享和自适应学习,提高驾驶自动化水平。“人工智能+能源电力”,加快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智能操作机器人在电力、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应用,通过智能化巡检、大数据辅助决策,降低人工操作风险,提升能源电力行业智能化水平。“人工智能+n”,在金融、文化、社会治理、益民服务等领域,分行业实施应用示范工程,引领示范应用,促进产业发展。
(五) 强化人才支撑。
通过千人计划、双创计划、外专百人计划、333 工程等,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。鼓励省内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,提高学科建设水平,推广“人才+技术+项目+社会资本” 战略合作方式,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高端人才。
(六) 注重集聚发展。
按照“重点突出、优势互补、特色化发展”的原则,支持南京“两中心、三片区、一示范”发展空间格局,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核心芯片、智能终端、智能机器人等产业。
(七) 营造发展环境。
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,推动建立覆盖人工智能产业技术、标准、应用、安全、伦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。充分利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机遇,鼓励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内引外联,加强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合作。
五、实施保障
(一) 组织领导。
(二) 政策支持。
(三) 智力支持。